>>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 見證75年 與共和國同行
      錦繡原州如詩畫
      2024-10-31 07:13:57   
      2024-10-31 07:13:57    來源:寧夏日報

      2024年,原州區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稱號。

      “童心向黨‘藝’起向未來”原州區第二屆少兒文化藝術節暨少兒文藝節目展演。 記者 郭小立 攝

      10月28日,“秦聲秦韻 原州有戲”原州區首屆群眾秦腔自樂班(折子戲)展演活動。

      原州區打造歷史文化游、城市休閑游、美麗鄉村游3條精品旅游線路。

      原州區歷史文化悠久,是古代西北重鎮和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原州區委宣傳部提供)

      原州區舉辦教體系統“行走的思政課·重走長征路”徒步實踐活動。記者 郭小立 攝

        文化名片 璀璨文化共詩篇

        固原市原州區是遠古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的歷史可以追溯至3萬年前,當時的原州地區已有人類活動蹤跡。《詩經》《史記》等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見證了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詩經》中“薄伐獫狁,至于大原”的詩句,描繪了這片土地的壯美,其中“大原”即原州,南北朝時期首次稱原州,此名沿用至今。

        昔日的原州是生機勃勃的豐腴之地,也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清朝同治年間升為直隸州。

        如今的原州區,更是錦繡之地。

        2002年,固原撤地設市,固原縣撤銷設立原州區。如今,清水河蜿蜒流淌,潤澤這片土地;雄偉的六盤山如同天然屏障,守護這片沃土。山川河流見證著原州的歷史與文化,訴說著千百年的輝煌。

        2020年9月,原州區被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稱號。“站在紅旗飄飄的六盤山下,我們聞到千年的詩香,感受著古老而又溫馨的大地氣息。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詩意沃土,原州處處詩語花香。”中國詩歌學會原會長黃怒波說。

        原州區的每一處古跡、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歷史印記,訴說過往、貫穿古今。須彌山石窟的精美佛像,戰國秦長城的雄偉遺跡,安西王府的輝煌往昔,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原州區文化璀璨,煥發新時代活力;原州區歷史厚重,見證滄桑巨變。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感受文化韻味,見證文化輝煌。

        文化探析 錦繡生美景 原州載山河

        文旅新境

        文化和旅游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近年來,原州區堅持通過文化塑造旅游內涵,利用旅游彰顯文化底蘊,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確定文旅產業“避暑勝地·錦繡原州”的形象定位。

        9月26日,原州區官廳鎮薛莊村“七星映像 百美薛莊”鄉村振興農文旅示范村正式開村。薛莊村位于原州區近郊,毗鄰風景秀麗的沈家河濕地公園,享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村子里有宜居的村莊環境、高效智能的農業大棚和升級改造的旅游設施,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體驗。”固原市美利達車行協會騎手李秀梅說。

        作為寧夏首個“百美村莊”,薛莊村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民宿、露營、沙灘市集等多種新業態,創新建立“三加二”鄉創聯盟、雙“30”獎補等聯農帶農機制,為村莊發展引入市場、人才等核心要素。

        薛莊村退役軍人余鵬相中了鄉村建設項目露營地。“看到薛莊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和妻子一起經營露營地。”余鵬說,現在每天都有人來露營,月收入5000多元。今年截至目前,薛莊村的營業性收入達43萬元,國慶節假期每日游客量均在1000人以上。

        秋天的原州區開城鎮雙泉村仿佛一幅色彩斑斕的田園畫卷。

        2023年,原州區以建設生態文旅特色市集聚區為契機,引入寧夏寧苗生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把雙泉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村。

        雙泉村距離市區3公里,區位條件優越,近鄰中莊水庫和六盤山,生態環境良好。村里有千余棵百年古榆樹和“左宗柳”、兩眼千年古泉以及孟梁古城遺址,為雙泉村增添了厚重的古韻。雙泉村以其生態、地理等自然優勢,成為原州區5個鄉村旅游示范村之一,目前已打造成為集親子娛樂、河谷露營和研學旅行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原州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官廳鎮薛莊村和開城鎮雙泉村相繼“開村”,加快形成“宿在原州”民宿聚居地。同時,組織開展原州區鄉宴美食文化旅游節,通過篩選形成“鄉宴食譜”。

        2024年,原州區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稱號。“原州區開發了紅色文化、歷史古跡、非遺傳承、農耕體驗4條研學線路,同時打造具有原州特色的歷史文化游、城市休閑游、美麗鄉村游3條精品旅游線路。”原州區文化旅游廣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0月,原州區共接待游客510.1萬人次,實現旅游營業收入1.83億元。

        絲路回響

        原州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期置縣設郡,北魏置高平鎮,北周改為原州,明置固原衛,清代升為直隸州。這些歷史的行政建制和軍事設置,為原州區的農耕文化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原州區西北農耕博物館是西北五省(區)唯一一家以農耕文化為展覽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該館以五省(區)農耕文化為主題,以西北農耕工具發展演變為主線,運用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陳展方式,全面展示西北農耕發展歷史。

        該博物館全方位展出農耕生產文化,觀眾通過農耕工具、漢字牌位和農業實景,直觀感受古代農業文明。“在這里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勤勞,能看到傳統農耕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依然閃耀著光芒。”湖南省懷化市游客張瓚被眼前的歷史場景震撼,她說,這次參觀不僅使她對西北農業歷史有了深刻認識,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西北農耕博物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積極打造農耕體驗、歷史古跡、非遺傳承等精品研學線路。“學生們在博物館內深入學習西北地區的農耕文化和歷史后,可前往鄰近的冷涼蔬菜基地參與各種農事活動。”西北農耕博物館館長殷同東說。

        寧夏境內的戰國秦長城整體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途經原州區,固原戰國秦長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戰國秦長城之一。去年,固原市原州區戰國秦長城博物館正式開館。

        戰國秦長城博物館通過文物展示、專業人員講解、音頻重現、場景設置等方式,幫助人們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長城的文化歷史。殷同東表示,戰國秦長城博物館旨在加強文物保護,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今年截至目前,西北農耕博物館和戰國秦長城博物館共接待參觀者20.5萬余人次。

        精神熏陶

        10月23日,原州區三營鎮新三營村志正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志正在拍攝鄉村題材視頻。

        “這里的風土人情和古老建筑,以及那些被歲月雕琢的故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通過拍攝視頻傳播,能讓更多人了解并感受三營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鄉村魅力。”田志正說。

        20多年來,田志正的身影活躍在三營鎮文化站的每個角落。現在的他不僅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更是一名對文化充滿熱忱的記錄者。

        田志正認為,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文化傳承工作者,自己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要將本地的文化瑰寶和獨特的精神風貌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目前,他在抖音平臺已經發布450多條三營鎮的視頻,獲得網友們的眾多點贊。

        近年來,原州區建設紅色研學游精品線路,著力打造“紅色吸引人、故事感動人、情景感染人”的紅色文化旅游新亮點。

        9月30日,原州區舉辦“行走的思政課·重走長征路”徒步實踐活動,500多名師生代表參加。“紅軍戰士的事跡鼓舞著我,無論是面對學習上的挑戰還是生活中的困難,我都會像紅軍戰士一樣勇敢面對、堅持不懈。”第一次參加徒步活動的固原市第五中學八年級(2)班學生海玉梅說,通過這次活動,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

        原州區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重走長征行軍路線,用腳步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在沉浸式學習中深刻領悟長征精神,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汲取永不懈怠的奮進力量,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文化點評 錦繡山河書畫卷

        近日,2024“愛中華愛家鄉”中國農民詩會走進原州暨原州區第五屆六盤山詩歌節活動正式啟動。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鄔東璠教授在作《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實踐探索》主旨發言時說,原州區擁有長征革命的紅色資源,一代偉人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詩詞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指的就是原州區的戰國秦長城。同時,原州區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只要運用好、發揮好這些資源,就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六盤山下、清水河畔、須彌山巔,每一處都是一幅動人的自然畫卷。“這些地方,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讓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幅錦繡,展現了中華大地的豐富多彩和深厚底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學術顧問范迪安說。

        “原州區是中國詩歌之鄉,雖然我是第一次來這里,但和原州區的緣分,多年前在與原州區詩人的交往中就已經建立。”《新詩選》主編陳亮說。

        文化自信 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

        近日,4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齊聚錦繡原州,參加原州區第五屆六盤山詩歌節活動。“詩歌節不僅是一場文學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參加詩歌節活動的詩人們交流思想,分享創作經驗。來自四川的一名詩人說,原州區詩歌節展現了原州區鄉村文化的深厚底蘊。

        深厚的文化積淀歷經千年薪火相傳,煥發出新的生機。原州區詩人、作家、畫家扎根本土,用手中的筆描繪時代的精神圖譜。

        2015年,高麗君憑借《姑父和他的規矩》獲得首屆林非散文獎,她還曾獲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等各類獎項。“傳統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靈魂,它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還能為地區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目前擔任固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高麗君表示,她正挖掘和培育校園文化“種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傳承和弘揚原州區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原州區持續發揮文藝活動在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開展“清水河畔石榴紅·同心共圓中國夢”“民族團結心連心·書畫名家送溫暖”等活動。

        截至目前,原州區共有原州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9人、省級會員27人,詩人、文學愛好者近百人,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大量詩歌、小說、散文作品,出版文集160余部,2人參加《詩刊》青春詩會、4人參加魯迅文學院高研班、12人參加魯迅文學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20余人次獲得寧夏文藝評獎詩歌獎、散文獎、朔方文學獎、孫犁散文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記者 郭小立)

      【編輯】:石卿
      【責任編輯】:楊麗